第475章 结晶化的组织

带着满心的疑惑,那根细长而锋利的穿刺针缓缓地延伸进了患者的肝脏部位。

其实,早在进行穿刺之前,武小富便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次穿刺能够发现肿瘤,那么正好可以一并将其拿去做病理分析。

然而,此刻出现在武小富眼前的景象却并非肿瘤,但即便如此,他也并未觉得自己刚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所浪费。

毕竟,不管接下来要对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案,首先都必须取下一块组织来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切地弄明白到底是什么状况导致了患者当前的病情。

只见武小富一脸严肃地说道:“取病理。”

听到这句话后,原本还有些走神的彭夏立刻回过神来,并迅速着手准备起病理袋儿。

虽说一般情况下,腹部穿刺很少被用于获取病理样本,但既然武小富已经如此熟练地完成了前面的操作步骤,别说是仅仅取一个病理而已,哪怕他真的利用腹腔穿刺直接实施了一场小型手术,恐怕彭夏也不会感到太过惊讶。

因为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们来说,通过穿刺的方式来获取病理组织本就是一种常见且常规的医疗手段。

比如,想要获取肾脏的病理信息时,可以选择肾穿刺;需要了解骨髓的具体情况,则会进行骨髓穿刺等。只是此时此刻,彭夏确实不太清楚武小富究竟打算从哪个部位去获取所需的病理组织罢了。

武小富完全没有理会彭夏脸上露出的疑惑之色,他此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术当中。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肝脏上取下了一小部分组织,而一旁的胆总管则被他刻意避开。

要知道,胆总管的晶化程度相当严重,如果不小心碰到它,甚至只是取一个小小的病理样本,都极有可能导致其破裂泄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相比之下,肝脏的状况就要好得多了。虽然也有晶化现象,但呈现出点状分布,而且肝脏自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所以即使从中取走一小块组织,对整个肝脏的结构和稳定性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接下来就是取病理样本的环节了。武小富手法娴熟地拿起穿刺针,迅速准确地刺入肝脏指定位置,然后轻轻一抽,便顺利地取出了所需的样本。

就在这时,原本安静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突然发出了“嘶”的一声叫唤。不过仅仅只叫了半声而已,原因无他,实在是武小富的动作太快太利落了。这半声还未完全喊出口,整个取病理的过程已然结束。

然而,别以为这样就算大功告成了。如何将取得的病理样本安全、完整地带出来,才是真正考验技术和操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稍有不慎,不仅可能损坏样本,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这也是腹腔穿刺很少取病理组织的原因。但幸运的是,这些对于经验丰富的武小富来说,都算不上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只见武小富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一根细长的套管,轻轻地将从肝脏取下的病理组织块缓缓拉出。

那小小的组织块如同珍贵的宝物一般,被武小富谨慎对待,他得注意一下,这病理组织遇到外界环境之后,会不会有所变化,如今看来,倒是还好。

取下来的病理组织被轻轻放入一个透明的病理袋中。

患者的家属们围拢过来,他们瞪大了眼睛盯着那个装有病理组织的袋子,但显然他们根本无法看出其中的门道。

即便是经验相对丰富一些的彭夏,当他看到病理袋中的那块略显怪异的病理组织时,也不禁心生疑惑。这块组织看起来似乎与正常的肝脏组织有所不同,颜色显得有些发白,仿佛是被腹水长时间浸泡过一样。

“好了,你们稍安勿躁。我们还需要对这个病理组织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才能确切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请不要着急,结果很快就会出来的。“

武小富交代患者家属一声,便是拿着病理袋儿离开了病房,只是,武小富并没有按照常规流程让彭夏将病理样本简单地送往病理科。而是他亲自拿起那个装着病理组织的袋子,径直朝着病理科走去。

一进入病理科,武小富便向主任吴国柱打了个招呼。随后,他没有丝毫耽搁,直接向吴国柱索要了相关的检测仪器。

拿到仪器后,他便迅速找了个位置坐下,熟练地摆弄起玻片来,准备展开病理分析工作。

一旁的吴国柱看着眼前忙碌的武小富,心中满是诧异。这位刚刚从国外归来的英雄,听说还被批了假,此刻不好好的度假休息,竟然亲自操刀做起了病理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渍渍渍,吴主任,您经验丰富,您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情况?”

不等吴国柱来得及产生过多的疑惑,武小富便迅速地站起身来,面带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奇之色。

吴国柱见状,也不多言,径直走到显微镜前,缓缓坐下。当他透过目镜观察到里面的景象时,不禁脱口而出:“这是……?”声音中同样充满了惊讶。

要知道,吴国柱可是有着极为丰富的从医经验。他从事医疗工作整整三十个年头,其中担任病理科主任一职就长达十年之久。在过去的岁月里,经他之手所观察过的病理标本简直数不胜数。

然而,即便是像他这样见多识广的老医生,此刻面对眼前的这份病理组织,心中也不免涌起一股新奇之感。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少见了,可以用罕见一词来形容,当然了,只是罕见,并非没有见过。

“武老师,您这究竟是从哪位患者身上获取到的呀?像这般特殊的病理组织,我可是已经有好些年都未曾亲眼目睹过啦!

仔细回想一下,上一次见到类似情况似乎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呢。记得那时候,有位被疑诊为肺癌的病人,在下支气管镜取病理组织时,没想到居然取出了这样一种奇特的样本。

当时我真的感到无比惊讶,因为这种罕见的病理形态,以往我仅仅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相关描述而已,实际亲手接触处理的经历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啊!

它既不属于常见的肿瘤病变范畴,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结果。

要说它是纤维化吧,但又明显具有比一般纤维化更强烈的侵蚀性特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